孟郊

孟郊

孟郊(751 年 – 814 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祖籍山东平昌(今德州市临邑县),是唐朝著名诗人,其性格耿介拙率,不合流俗,被人称为 “诗囚”。

生平经历

早年隐居与求仕:孟郊少年时隐居嵩山,自称处士,此时诗作主要表现仕与隐的矛盾,如《山中送从叔简赴举》《湖州取解述情》等。他自幼家境贫苦,父亲早逝,与母亲和两个弟弟相依为命。三十岁时,离妻别家,前往河阳投奔节度使李梵,表达渴望用世及对现实政治的关怀。

中年科举坎坷:贞元七年至十二年,孟郊两次科举不第,期间创作了《落第》等诗。直至贞元十二年才登科,其诗风随科举之路起伏变化。贞元十六年,他五十岁时选为溧阳尉,但因不治官事,常醉心山水,致使曹务多废,被县令派假尉分走一半俸禄,最终于贞元二十年辞去溧阳尉一职。

晚年贫病交加:元和元年,河南尹郑馀庆启用孟郊担任水陆转运使协律郎一职,生活稍安定。然而元和四年,老母病故,加之晚年三子相继夭亡,家庭连遭变故,陷入贫病交迫之境。元和九年,郑馀庆上奏孟郊为兴元军参谋,任大理评事,他赴任途中行至阌乡县时,突发恶疾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葬于洛阳,张籍为其谥曰贞曜先生。

文学成就

诗歌风格独特:孟郊诗风以奇崛、冷峻、苦涩著称。他对意象处理独具一格,如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炼字求异,给人突兀奇崛之感;常运用生僻意象营造冷冽、险怪意境,如 “厚冰无裂纹,短日有冷光”;字句的声韵与情意也体现苦涩,如《古结爱》中多次用 “结” 字,给人一种苦涩、沙哑而又细腻、凄戚的感觉。

题材内容丰富:其诗涵盖了不平之鸣、身世之叹、理性之思、人伦之爱等诸多主题。如《峡哀十首》批判社会不合理现象,《山中送从叔简赴举》体现出仕与隐的矛盾心态,《古乐府杂怨三首》其一 “朝为同蒂花,暮为四散飞” 蕴含人生感悟,《游子吟》则是歌颂母爱的经典之作。

体裁擅长五言古诗:孟郊现存诗作 500 多首,长于五言古诗,代表作有《游子吟》《登科后》等,有《孟东野诗集》传世。他的乐府诗创作也较为出色,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包括感时、述怀、闺怨、纪游、酬赠、寓言等。

历史影响

推动苦吟派发展:孟郊作为苦吟诗人的代表,其创作态度和艺术风格对后世苦吟派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后世诗人更加注重诗歌的锤炼和意境的营造,推动了中国古代诗歌在艺术技巧上的不断发展。

丰富唐诗风格:他以独特的寒苦之音、瘦硬的用字造句,为唐诗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和风格,与其他诗人共同构成了唐诗丰富多样的艺术风貌,使唐诗在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情感方面更加全面深入。

历史评价

同时代人评价:孟郊与韩愈交谊颇深,当时有 “孟诗韩笔” 之誉,二人诗风近似,常被后人以 “韩孟” 并举。张籍等友人私谥其为贞曜先生,可见其在当时文坛受友人敬重。

后世评价:后人对孟郊的评价颇高,其作品被视为唐代文学的瑰宝。如清代沈德潜评价孟郊诗 “从《风》《雅》中出,特意象孤峻”,指出其诗源于《诗经》传统,风格独特。其《游子吟》更是千古传颂,被誉为母爱的经典表达,体现了他对人伦之爱的深刻洞察和细腻描绘,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欢迎关注古诗词曲网,官方网址:www.gscq.net
唐代

韦庄

2025-1-4 14:07:31

唐代

方干

2025-1-4 14:20:5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