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馀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字庆馀,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是唐代诗人 ,宝历二年(826 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

生平经历

早年求学与交游:元和中至长安,与姚合、顾非熊、无可等有交往,还曾与贾岛游凤翔。在此期间,朱庆馀积极与文人雅士交流切磋,不断提升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

投诗获赏识:长庆中再赴长安,投诗给李绅、蒋防、张籍等当时的文坛名人,深受张籍推赞,诗名大著。他曾创作《闺意献张水部》一诗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 “通榜”,以增加中进士的机会,张籍读过他的诗后,写诗回答,此事使他声名更盛。

进士及第及为官:宝历二年(826 年),朱庆馀一举考取进士,后授秘书省校书郎,大和中官终协律郎。

文学成就

诗歌风格:其诗学张籍,近体尤工,诗意清新,描写细致,词意清新,气势平和。如《宫中词》“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通过描绘宫中美人的生活场景,含蓄地表达了宫女们的哀怨之情,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

代表作品:《近试上张水部》是其代表作之一,全诗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以新婚女子的口吻,巧妙地询问自己的文章是否合式,能否得到主考官的赏识,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成为了唐诗中的名篇。

历史影响

对唐代科举文化的反映: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一诗,生动地展现了唐代科举制度下考生的心态和当时的社会风气,为研究唐代科举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让后人对当时文人的求仕之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对诗歌创作风格的传承与发展:他继承了张籍的诗歌风格,并有所发展,其清新自然、细腻委婉的创作风格,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在唐代诗歌发展的脉络中占据着一席之地。

历史评价

同时代人评价:张籍对朱庆馀的才华极为赞赏,从其读《闺意献张水部》后写诗回赠便可见一斑,这也使得朱庆馀的诗名在当时得以迅速传播。

后世评价: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云:“张洎序项斯诗云:‘元和中,张水部为律格,清丽浅切,而巧思动人,字意清远,惟朱庆余一人亲受其旨,沿流而下,则有任蕃、陈标、章孝标、司空图等,咸及门焉’”,肯定了朱庆馀在传承张籍诗歌风格方面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后世诗人的引领作用。

欢迎关注古诗词曲网,官方网址:www.gscq.net
唐代

权德舆

2025-1-5 23:40:13

唐代

柳中庸

2025-1-6 13:23:5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