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 – 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北宋齐州济南(今山东济南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被誉为 “千古第一才女”。
生平经历
早年生活及婚姻: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苏门后四学士” 之一,母亲王氏是名臣王拱辰的孙女,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李清照自小打下坚实文学基础,擅长诗文,通晓音律 。18 岁时与 21 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二人志同道合,虽生活清贫,但常典当衣物换钱购买碑文、果实,一同赏玩,后又立下搜集天下古文奇字的志向。
家族变故与流亡:崇宁元年,李格非被指为 “元祐奸党” 遭罢免,李清照受牵连被迫离开京城。崇宁五年,朝廷大赦,李清照得以返京与赵明诚团聚。大观元年,赵挺之罢相后逝世,其家属被捕,李清照随赵家前往青州生活。在青州,夫妻二人将书房取名 “归来堂”,李清照自号 “易安居士”,并继续收集金石古籍,协助赵明诚完成《金石录》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赵明诚南下奔丧,李清照整理行李前往江宁,途中舍弃诸多行李,后青州老家所藏古籍古物又因金兵攻破化为灰烬。建炎二年,赵明诚任江宁知府,后因处置兵变不力被罢免,次年改任湖州知府,却在赴任途中感染疾病逝世。
再嫁与晚年:赵明诚逝世后,李清照大病一场,后为保存文物书籍,投奔赵明诚妹婿,不料洪州又被金兵攻陷,所携古籍古物散失大半。绍兴二年,李清照前往杭州,身患重病时被张汝舟骗婚,婚后张汝舟因发现李清照并无多少私产而对其谩骂殴打,李清照发现张汝舟营私舞弊等罪行后检举揭发,最终离婚,但依宋律需判处三年徒刑,好在亲友搭救仅被关押九天。此后,李清照继续致力于《金石录》的校勘整理,晚年流徙两浙,生活孤苦。
文学成就
词作: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及与丈夫离别后的哀愁,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词风轻盈委婉;后期则多悲叹身世,如《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词风沉重哀伤。她成功塑造了 “思妇” 典型形象,创造出 “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的独特艺术风格,其独创的 “易安体” 为后世词作树立榜样。
诗与散文:李清照的诗流传较少,主要有《乌江》《题八咏楼》等,其诗风豪迈大气,如《乌江》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展现出她的爱国情怀与气节。她的散文成就也颇高,有《金石录序》《打马图序》等,语言简洁流畅,情感真挚。
文学理论:李清照提出词 “别是一家” 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从音律、内容、文辞等方面对诗和词进行比较,总结出词体的独特性,对词的创作提出铺叙、典重、情致、故实四个方面的要求,为推动词体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历史影响
对词坛的影响: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将婉约词创作水平推向又一个高峰,其 “易安体” 在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词人如朱淑真、纳兰性德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世词作的发展提供了典范和借鉴。
对女性文学的影响: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女词人、女文学批评家,她的出现打破了男性在文学领域的主导地位,为女性文学的发展树立了标杆,激励了后世众多女性投身文学创作,展现出女性在文学领域的才华和价值。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她与赵明诚致力于金石古籍的搜集整理,其夫所著《金石录》以及她本人的作品,都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对研究宋代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历史评价
当时评价:宋代文学家王灼评价她年少就有诗名,才华直逼前辈,其《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问世时轰动京师。
后世评价: 后人对李清照的评价极高,普遍认可她的文学才华和艺术成就,称赞她为 “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语言清新自然,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同时,她的经历和作品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然而,也有人对她的再嫁及离婚之事持有不同看法,但总体而言,这些并未影响她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